來源:《中國電力報》 時間:2021-12-17 09:57
有一份特別的愛
——記國網山東濱州供電公司退休工人吳守林
他操持著一個大家族
他擁有355對“兒女”,318對“父母”
他很忙,忙著將愛送給每個需要的人
他說:“活著多好,我和這個世界的人還沒有親夠?!?/span>
12月2日,國網山東濱州供電公司退休工人吳守林榮獲“山東省道德模范”稱號。
他曾是一名孤兒,3歲喪母、6歲喪父,在福利院長大成人。參加工作后,他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社會,從24歲開始參與單位員工的婚喪嫁娶,45年來無償為公司員工及員工子女服務。他,就是國網山東濱州供電公司退休工人——吳守林。
他已為355對“兒女”操辦過婚事
為人父母,為兒女嘔心瀝血操辦婚姻大事是人之常情。但是,他卻把350多對非親非故年輕人的婚事當作自己“兒女”的事來操辦。每當有人問起這些“熱心事”,吳守林就會幸福地說:“每次親眼看到一個小家庭組建起來,我這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樣?!?/p>
照理說,這義務幫忙的事,操心受累就足夠了,然而,吳守林卻當起了賠面的廚子——搭工又搭料。吳守林發現有些婚禮用品在婚事辦完就沒了用,造成了很不必要的浪費。1982年,吳守林獲得了3000元省電力勞模獎金,他就將這筆錢全部用來購置婚禮用品,免費借給辦婚禮的員工使用。從2000年開始,吳守林又陸陸續續投入6000多元,為了讓當事人省事,老吳連梯子、板凳這些必備工具都是自己掏錢置辦齊全。在吳守林家,光舉辦婚禮用的“道具”就占用了一間儲藏室。摸著這些特殊的家當,老吳常美滋滋地說:“我的道具比婚慶中心的家什還多呢!”
在一年中,操辦喜事不知會遇上些什么天氣,有時趕上雨雪天可就苦了老吳,辦完事自己還要涮洗地毯,一卷卷扛進來、扛出去,夏、秋天還好說,洗完了當天就干了,到了冬天可就麻煩了,三五天也干不了。后來,老吳干脆把這些“道具”拉到干洗店里,花上百八十元錢干洗一次,這樣一年下來,老吳又搭進去不少錢。
他親手送走318位“父親、母親”
如果說吳守林把操辦喜事當成是一種樂趣,那么為人操辦喪事可就遠沒有那么簡單了。為了做到隨時隨地為大伙提供幫助,吳守林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。無論白天黑夜、風里雨里,只要電話一響,他就會立刻趕過去,從換衣服、整理遺容、告別儀式,到火化、入土為安,都是他一手操辦。
吳守林還經歷過一天送走兩位逝者的時候。2003年7月15日晚上,吳守林正在家吃晚飯,手機響了,原來公司員工胡某的父親在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病危,吳守林丟下飯碗,趕緊趕往醫院。當時,老人已經進入彌留狀態。然而由于事發突然,老人的壽衣還沒有準備。吳守林又趕緊跑到被服廠,可是廠子已經下班了,老吳又找來廠長,好話說了一大堆,總算加班加點趕制出壽衣。當晚,給老人換上新衣服、整理好儀容、送入太平間,吳守林回到家已是凌晨了。老吳簡單吃了點東西,剛想上床休息,電話又響了:“吳師傅,我父親病危,你趕緊過來,在人民醫院?!狈畔码娫?,已經是凌晨4時,大街上看不到出租車的影子,老吳趕緊推出自己的摩托車,急匆匆趕到市人民醫院,又一路小跑到六樓病房。當時老人已經咽了氣,老吳趕緊與家屬一齊給老人換衣服、整容。等一切辦理妥當,天已經亮了。由于天熱,兩家又不約而同都把遺體告別儀式安排在了下午。老吳忙完這家忙那家,把胡某父親的骨灰送到烈士陵園安放好,又把張某父親的骨灰送往農村安葬。為表達對老吳的感激,逝者農村老家的親屬按照當地傳統向吳守林三叩首致謝。
他總是與人同樂、與人同悲
在社會上租一套婚禮道具需要1000多元;在殯儀館,給尸體換一次衣服明碼標價是2000元,然而老吳卻是分文不取,還付出了用金錢無法衡量的辛苦。每操辦一次紅白喜事,老吳都是跑斷了腿、磨破了嘴。事后為了表示感激,當事人都會送紅包、送煙酒,但是吳守林始終堅持一個無償服務的原則,用他老伴的話說:“老吳就想報答社會、教育后人,收錢、收物就失去了本身的意義?!边@些年,吳守林退回了禮金近萬元,也兩度獲評“山東好人”稱號,2020年獲評“中國好人”。
吳守林沒有上過多少學,也識不了多少字,他只是覺得自己的付出,能夠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,所以他要沿著自己認定的路一直走下去,只要身體結實就永不退休。
作者:劉春迎
責任編輯:陳晨 投稿郵箱:網上投稿
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8號7區18號樓
郵編: 100070
Copyright©2011- All Rights Reserved.
中電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力新聞網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